点击收藏后,可收藏每本书籍,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

第19章 老祠堂终于确定翻修了

樟树湾变形记 依依兰兮 2842 2023-07-06 09:55:05

这事儿上虽然暂时碰到了麻烦,但沈小霞终于接到张秘书的电话,通知她省文化局那边的事儿搞定了,听着张秘书那兴奋的语气,沈小霞精神一振,喜出望外,这才又振奋了起来。

县里帮忙力争,加上樟树湾村被选入市里搞乡村旅游示范试点项目,市里文化局也帮了不小的忙,所以,这老祠堂的维修总算争取下来了一笔款子。

按照村里老祠堂的规模和需要维修的程度,省文化局拨款二十五万,县里再拨五万,一共是三十万。

三十万,是不小的一笔数目了。

有了这笔钱,基本上能够将老祠堂给修复起来了,以后再要如何精细修复,可以等村民们都发家致富之后,让老支书和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辈们牵头,让各家各户捐款出钱。

或者,到时候樟树湾村旅游业发展起来,有了一定的名气,也可以考虑向地方企业拉一拉赞助,作为回报,为企业打一打广告......

沈小霞未雨绸缪,已经替樟树湾村做好了长远的规划。

这样大好的消息,沈小霞当然没有瞒着。

很快,满村里都知道了。

大家都高兴极了!

“好事好事,大好事呀!”

“真没想到沈书记还有这本事!”

“祖宗保佑、祖宗保佑,咱村这是时来运转了呀,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的!”

虽然这么多年来大家仿佛遗忘了老祠堂,但祠堂这样的地方,无论破败与否,都是令人敬畏、尊敬的神圣存在——那可是供奉老祖宗香火之地。否则,村里人也不会自觉的严禁自家孩子跑到老祠堂去玩。

现在有钱修复,老祖宗们肯定也会十分高兴,一高兴,肯定会保佑大家发家致富、保佑家家户户风调雨顺、福寿安康。

老支书也高兴极了,兴致勃勃的跟沈小霞、文主任等掰着手指头数,告诉他们多少多少原本属于老祠堂的老物件已经都收回来了,在他家厢房和阁楼上放着呢,就等修好送回去了。

又说他已经去找了十里八乡手艺最好的老木匠,对方答应如果老祠堂要翻修的话,愿意过来做木工活。那些精细复杂的雕花,还是老木匠祖上的手艺呢,他也传承了几分,比不得祖宗,但也肯定会给做好。

最重要的是,老木匠翻腾捣腾家里,居然翻出了樟树湾村当年修建祠堂的图纸,虽然因为年代久远,图纸早已泛黄,而且也不完整,脱落缺少了好几页,但是有了这么一份东西,重修起来也方便多了。

还有石匠,也找了人,到时会跟木匠一块儿做活儿,保管将原本被砸坏、打碎的石雕石像重新雕出来,打磨得好好的......

听着老支书兴奋得脸庞通红、两眼冒光滔滔不绝的说来,沈小霞他们震惊了,也深受触动。

原来背着他们,在他们不知道的时候,老支书竟然默默的做了这么多......

“老叔,你真是太厉害了!这可太好了!”文主任笑呵呵的,连连夸赞。

“是嘛!”老支书一向来淡薄,对这种平平无奇的夸奖一向来不感冒,但是今天听了这夸赞,他却高兴的哈哈大笑。

那神情,别提多得意了!

仿佛孩子似的。

沈小霞笑道:“老叔,您怎么不早说呢,早说了,也就不让您一个人这么辛苦了。跑腿的事儿怎么能让您一个人去做呢!”

“对啊老叔,您早该说啊!”

老支书摆摆手,笑呵呵道:“我还没老到那份上,跑跑腿的小事,我能做何必拉扯上你们?你们这一大摊子事儿还不够忙呀?再说了,这一开始闹得咋咋呼呼的,要是万一要不到款,修不成,那总不太好。咱自己人也就罢了,沈书记到时候还不得愧疚啊?我这不就先不说了!没想到啊,”

他又笑呵呵起来:“这事儿真的成了!”

沈小霞心里一暖,“老叔,这下子您可放心了吧!”

“放心放心!”老支书哈哈的笑,朗声道:“不信谁也不能不信小沈你啊!”

大家听了都笑起来。

老祠堂可以得到修复,最高兴的便是老支书等上了年纪的老一辈了,老一辈是见证过老祠堂还没有被打砸破坏之前的模样的,许多人心里多多少少都有这么一点儿念想,盼着有朝一日能够看到老祠堂被修复。

那"" 是对根、对先人的归属感与敬畏。

可没有人敢相信真会有这么一天。

因为从来没有人提起过,仿佛所有人都把老祠堂给忘了。

这也怪不得,毕竟,修复老祠堂,要花很多钱,大家日子都不算好过,谁有这份闲钱、这份闲心呢?

大家也只是偶尔想起的时候暗暗叹口气,满心遗憾,觉得这事儿根本就是幻想,是个遥不可及的梦。或许将来有一天,会有人将老祠堂修复起来,可是那个时候,或许他们都已经作古、已经看不见了吧?

没想到,梦突然就实现了。

好些老人甚至湿润了眼眶,特意约好了一块儿去感谢沈书记。

没几天,村子里却是不知从哪儿传起了一股流言,有人说——没错,就是“有人说”,说这一下子拨款拨下来三十万呢,这可是一大笔巨款。用来翻修老祠堂是不是有点太可惜了?

还不如用这个钱借给种手剥橙的人家,这样大家不是不用再贷款了吗?资金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啊!

等着橙子真的卖了钱,再还上,到时候再翻修老祠堂嘛。

横竖老祠堂已经那么样了这么多年,也不急于这会儿修吧?对比起来,当然是发家致富更重要啊。

老祖宗如果当真在天有灵的话,肯定也会支持子孙后代发展事业的嘛!

参加了种手剥橙的村民们纷纷点头表示这样很对,就该这么做。

显然,提出这种想法的,肯定家里也种了手剥橙。

其他没种的不太乐意了,纷纷表示凭什么啊?这钱是沈书记为村里要来的,属于村里的,人人有份,凭什么种了手剥橙的就可以轻易借走?

什么借啊?谁还不知道谁呢,这钱借到手了,谁知道什么时候才会还上啊!十年八年只怕也还不上呢!公家的便宜,占了还有人肯那么轻易吐出来?

这钱既然是属于大家的,那当然是家家有份!要分的话家家户户都不能落下。

......争论讨论,说来说去,话题渐渐跑偏,有些人居然堂而皇之的觉得这钱应该给大家分了。

理由是大家需要这笔钱来作为发家致富的本钱,翻修老祠堂不着急,发家致富更重要啊!

等大家都发财了,手里大把的钞票,那个时候再好好的翻修老祠堂,不是更好嘛!

于是真的有人跑去找沈小霞和文主任说这事儿,沈小霞哭笑不得,文主任直接怒气冲冲把人骂了一顿。

“心眼儿真是多!光会耍小聪明!”文主任一肚子火,安慰沈小霞几句,跑到老支书那儿去,委委屈屈的告状。

老支书勃然大怒!

跟几个老一辈一说,都气坏了,把小辈们劈头盖脸数落了一顿。

“跟祖宗抢钱,出息!真出息了啊!”

“指望不上你们。好不容易人家沈书记帮了这么大的忙,钱还没到呢,你们倒打起主意来?谁先起的这念头,不怕报应!”

“别管是谁,都给我消停点,这笔钱谁也不许乱动。也不要再去找沈书记,不嫌丢人!”

“......”

一夜之间,那些乌烟瘴气的言论全部哑火,烟消云散。

沈小霞听着刘姐边说边笑、连比带划转述的这些,也忍不住笑,这会儿这样消散于无形,倒省了她的工作了。

农忙过后,翻修老祠堂正式提上了议程。

樟树湾村这儿气候宜人,冬天最冷的时候也有六七度,从来没有过零下。至于雪是什么,似乎最近的一场雪还是九十年代初,那一场雪堆积在平地上厚度堪堪到脚背,饶是如此,也被人称之为“大雪”而津津乐道了这么多年。

冬日里雨水少,晴朗的天气多,只有到了腊月里才会真正的感到冷。

这会儿开始干活最好不过。

因此,农忙过后,在一个黄道吉日,翻修老祠堂的工程正式开始。

许多人进进出出忙碌着,村子里一下子添了几分热闹。

沈小霞每天都要跑老祠堂至少两次,除了检查与监督,还有精细的做每天的记录。

一直到十二月底,天气开始变冷,除了一些室内的活儿,其他活儿便停了下来,等来年三四月份,大家忙过春耕,再开始做这个。

<\/p"

作者感言

依依兰兮

依依兰兮

此作者暂时没有公告!

目录
目录
设置
阅读设置
弹幕
弹幕设置
手机
手机阅读
书架
加入书架
书页
返回书页
反馈
反馈
指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