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武挥鞭,枭雄尚未养成,犹自思君报国。
; 四世三公袁本初,如今也只是一热血青年。
; 枭雄们的年轻时代,还是很可爱。
; 为着这一个行将就木的大汉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与热血。
; 直到热血消退心渐冷,认清残酷现实,他们才一步步走向了自己的宿命。
; 纵然从小是发小,亲密无间,关系好到了极点,几乎要穿一条裤子,也最终兵戎相见,厮杀于战场之上。
; 伴随着成长,是无数的羁绊,又岂是能够轻易回头的?
; 相行,渐远……
; 陆云对于年轻热血的青年们,向来喜欢。
; 纵然知道曹孟德与袁本初可能是他未来的的敌人,他也不想在这一阶段便杀了他们。
; 一则,自信。
; 二则杀了,太可惜。
; 这样的人,或许应该有其他的归途。
; 如曹孟德,做一做征西将军,开拓汉家江山,或许是他更好的选择。
; 没有谁一生下来便是枭雄。
; 又有谁能说此时的曹孟德不忠心报国?
; 这样的热血青年,就应该燕然未勒,带兵开拓疆土,而不是将计谋用于内斗上。
; 汉室已经腐朽,陆云会以最快的速度建立新朝。
; 那时,曹孟德可为征西将军。
; 助他实现自己的理想……
; 陆云便因此与曹孟德,袁本初,蔡邕三人论道,论的是儒家的精髓。
; 要改变热血青年的心意,自然要潜移默化,熏陶他们的思想,为往后做些铺垫。
; 四人论道。
; 小萝莉蔡琰则在一旁静静听着。
; 蔡邕也不在意,显然已经习惯了这样的事。
; 他的女儿,自然要知道的多些。
; 陆云论的是新旧儒学。
; 也就是先秦儒家与汉末儒家。
; 儒家发源于孔孟,在汉时被董仲舒所改造。
; 罢黜儒家,独尊儒术。
; 先秦的儒家被董仲舒进行了换血的改造,适应了皇帝的需求,也因此正式成了朝廷的正统。
; 却扭曲了先秦诸圣的思想。
; 比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。
; 孔圣人说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。
; 君为君,臣可臣。
; 父为夫,子可子。
; 这是最基本的人伦,代表礼法。
; 但同时,孔圣人也有额外的意思。
; 若君不君,则臣可以不臣。
; 若父不父,则子可以不子。
; 君王没有君王的样子,大臣可以造反。
; 父亲没有父亲的样子,儿子没必要听父亲的话。
; 这才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本意。
; 落到了董仲舒手里,孔圣人的思想便被完全扭曲,成了三纲五常。
; 君为臣纲、父为子纲、夫为妻纲。
; 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。
; 董仲舒以“三纲”约束人们之间的伦常关系,以“五常”用来调整伦常关系的基本原则。他把三纲说成是“天”的意志,赋予它以神的权威,用“阳尊阴卑”的思想,论证了三纲的主从关系不能变化和颠倒,论证了皇帝统治的神权、皇权、族权、夫权的合理性和永恒性,使“三纲五常”成了精神枷锁。
; 君让臣死,臣不得不死。
; 父打儿子,儿子不得反抗。
; 夫打妻,妻不得反抗。
; 这是董仲舒的思想。
; 却只是董仲舒的思想。
; 孔圣人从来没这么说过。
; 陆云论起先秦儒家,说的头头是道,落在曹孟德与袁本初等人的耳中,却不"" 亚于晴天霹雳,震得他们一愣一愣的。
; 这等大逆不道的话,居然也敢说出来。
; 但怎么听,怎么有些道理……
; 竟让两人升起某种拨云见雾的感觉。
; 一时之间,二人百感交集。
; 蔡邕目光微微有些变。
; 他研究儒学最多,知道的也最多,最接近真相。
; 这位陆道人的话,看似大逆不道,却极为符合先秦儒家诸圣的思想。
; 只是如今,却已经是新儒学。
; 大汉以董仲舒之后的儒家为尊。
; 先秦儒学,过时了么……
; 他不由看向了自己的女儿。
; 这么活泼的女儿,若因着一句“夫为妻纲”而约束天性,是不是有些太残酷了些。
; 他想了想,有了些主意。
; 并没有出声阻止陆道人的讲演。
; 陆云又论说起孟子的思想。
; 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。
; 这位孟子,思想更加坚定,像一位侠士,行走于君王之间,宣传着自己的思想,时常嘲讽得当时的王掩面而走,顾左右而言他。
; 孟子讲究民为贵,君为轻。
; 正好用于潜移默化。
; 只要百姓过得好,管你什么朝廷。
; 换言之,我若能使百姓过得安康,君王的位子我可取而代之。
; 一干话语惊了曹孟德与袁本初。
; 曹孟德若有所思。
; 袁本初则不屑一顾。
; 陆云也若有所思。
; 曹操虽有其父,但在世家眼中依旧是寒门中人,他也因此经历颇多,对于穷苦大众的苦楚很是了解。
; 而袁绍四世三公,乃门阀之最,又岂会对民有什么想法。
; 门阀为重。
; 家为重。
; 袁绍自然不屑一顾。
; 若不是看在蔡师的份上,他定会道一声腐朽,而后扬长而去。
; 论道一个时辰,曹孟德与袁本初一同离去。
; 陆云看的清楚,这哥两喝酒去了。
; 果然是发小。
; 果然是好兄弟。
; 两人喝着酒,发表着对陆云刚才所说话的看法。
; 两人产生了分歧。
; 曹孟德同意一些,袁本初完全不同意。
; 吵了许久,又开始喝酒。
; 没必要为陆道人的思想影响了兄弟情谊。
; 不过内心里,他们想着什么,便只有二人自己知道了。
; 或许,渐行渐远……
; 蔡府之中,蔡邕与陆云目视二人离去,过了片刻,蔡邕悠悠一叹,道:“陆道友,你教坏我的徒弟了!”
; 陆云哈哈一笑,说道:“每一件事的好与坏,阴阳变化,又有谁能够完全知道呢?”
; 塞翁失马,焉知祸福。
; 蔡邕思量片刻,突然展颜一笑:“我有一个请求,还望陆道友答应。”
; “什么事?”陆云诧异问道。
; 什么样的事,让蔡邕这位大儒这么慎重其事。
; 纵然他有念力在身,计算无双,也算不出这位大儒在想什么。
; 人心难测。
; “收小女为徒。”蔡邕目光灼灼,盯着陆云道。
; “……”
; 陆云想了许久,却想不出会是这样的请求。
; 这样就尴尬了。
; “爹爹,这样不好吧!”
; 小萝莉也一愣,随即大眼睛转来转去,活泼灵动,煞是好看。
; “我意已决,却不知道友答不答应?”
; “既然如此,那便答应了罢!”<\/p"